1加1等于多少?连小孩子都能脱口而出的答案,如今在鸡西矿业公司被赋予了更多可能。
2021年,这个公司矿区工会为充分发挥各系统技术研发的优势资源和力量,着力攻克制约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整合25个创新工作室,建立包含深井开采、智能化、机械加工、洗选加工、防治突出、瓦斯治理、防治灭火等7个领域的创新工作室联盟。这些联盟打破技术壁垒,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从简单技术集聚到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实现了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跨单位、跨专业的协同共赢,成为“1+1>2”的生动典范。
在荣华一矿西主运四千余米的井下运输线上,设备轰鸣,皮带飞转,虽鲜有人影,却是一片繁忙而和谐的生产景象。曾经,这里每班最少需要4个人看守重点区域以确保皮带的安全稳定,而现在,“皮带变频控制双系统”和它的好搭档“带式输送机AI监视系统”实现了联动,取代了枯燥繁重的劳动,确保了西主运5条皮带的节能、安全和高效运行。
在龙祥公司产品展示厅里的一个样机前,研发技术小组负责人关守道带记者窥探了其中的奥妙:“这条皮带道实际上包含了两套系统,AI监视系统和皮带变频控制系统。AI监视系统运用AI识别技术,把运输煤量、皮带异常、大块异物和人员越位等场景训练成模型,上面这两个摄像头一个负责日常监控、一个负责AI分析,系统将分析后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皮带变频控制系统,皮带控制系统根据指令实现皮带调速、急停、重载启动、突发故障双系统自动切换等功能。”
关守道一边介绍,一边将手伸向视频监视区域并跟着皮带节奏向前移动,2秒后摄像头上的警示灯极速闪烁,皮带周围发出巨大的“不允许乘坐皮带”的报警声,接下来,载着煤块道具正常运转的皮带逐渐缓慢,在手越过第三道摄像头后,皮带缓缓停了下来,并在皮带头部道具堆积后再一次发出了超量报警。
“为了调整AI分析模型的准确度,避免无效报警,龙祥公司在每个矿投用前都做了大量的建模和测试,并且配置了烟雾传感器、声光报警、沿线语音通话等功能,一旦区域内出现冒烟、积货等异常现象,地面上位机及整条皮带沿线可以实时广播通话并远程和手动控制。”想到自己参与研发的产品能真正发挥作用保证井下安全运输,“技术男”关守道略显自豪。
龙祥公司总工程师戴远志告诉记者,2023年这两套系统已经在东海矿调试成功,2024年陆续在荣华一矿、城山矿、平岗矿推广上线,今年计划在东山矿投用。龙祥公司的产品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以前井下各类设备都有不同厂家,因权限问题无法进行数据对接和安全保护对接,视频监控设备大多只能实现报警和回放画面功能,不能执行操作。“我们的视频AI分析系统与底层设备控制系统都是自己生产的,不存在数据打通的问题,加上调试期间与各矿创新工作室进行了大量研讨、修改、试验,根据不同需求,甩掉了花哨的操作,增加了适合各矿现场的实用功能,产品物美价廉、更接地气也更加安全可靠。”戴远志补充道。
作为这个公司“最年轻”的单位,龙祥公司于2022年与哈工大及国内高端煤矿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成立,旨在将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整合到一起,共同建立煤矿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将高端装备和相关应用软件打造成更符合井下实际现场需求的“利器”,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高端装备“入乡随俗”。短短两年时间,共取得国家安标证书64项,专利2个,软件著作权2个,是国内仅有的可以生产1000千瓦矿用变频器的单位。
据了解,这个公司共有39个创新工作室。日常工作中,他们分散在各单位各领域,用创新和智慧发现并解决着制约生产的突出问题;而当遇到技术上的“疑难杂症”,他们便会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研究、攻克难题——如永益公司刘树伟创新工作室和城山矿选煤厂创新工作室合作研发的洗煤用振动筛,筛片的使用寿命同比延长2-3倍,每台套年节约材料费20余万元;在采掘专业的大力支持下,平岗矿黄金堂创新工作室研制的采用金属一体模锻造技术制作的钻头平均寿命是普通钻头的15倍,旋转喷焊耐磨层开帮齿可让每班消耗量从普通的30—50支减少为3—5支……初步统计,2022年至2024年,这个公司7个创新工作室联盟共计立项246项,完成165项,创效超过2亿元。
对于创新工作室联盟的作用,负责这项工作的矿区工会生产保护部部长于海龙理解颇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个团队、一个群体的力量则是无穷的。只有摒弃竞争心态,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共同前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像1加1一样,虽然简单,但蕴含着无限的价值。”